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游戲版號可以說是游戲的出生證,沒有游戲版號,辛苦開發的游戲是不能上市的或隨時面臨下架風險。*新消息稱,國內監管機構已凍結了網絡游戲版號和備案的審批,中國作為全球*大的游戲市場,風波驟起。
據調查:自2017年7月1日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正式實施以來,游戲版號申報在審批環節中被退回的游戲廠商不占少數,甚至是多次提交多次被退回。從廣電總局得到的信息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廠商的游戲版號申報在審批環節中被退回,甚至是多次提交多次被退回。
包括在線游戲、手游和單機游戲都受到了影響。整個游戲行業都將面臨震蕩,從網絡巨頭騰訊到小游戲開發商目前都在翹首等待“放行”。
面臨游戲版號暫停審批,游戲廠商為此大為苦惱。很多大公司雖然仍在“觀望”,但是也在試著尋找其他解決辦法。游戲版號轉讓成為更多大佬們關注的話題。
目前有些大公司已經在詢問“游戲版號轉讓”問題,專家也給出合理的建議。在游戲版號申請成為難題的時候,游戲版號轉讓確實解決游戲廠商的燃眉之急。游戲版權轉讓主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2)轉讓協議(或轉讓合同,合同內容中必須包含著作權法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的內容);
本產品標價并非成交價格,因地區和經營狀況不同需要溝通,歡迎咨詢顧問為您量身定制!
昨日晚間,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2月份的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共87款游戲獲批,涉及部分上市游戲公司。分析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本次版號發
未來版號限制和政策壓制因素將不再是游戲行業核心矛盾。游戲版號穩定發放將為游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帶來有力催化,靜待更多廠商優質的重量級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12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共84款游戲獲批。其中包含中青寶的《邊境軍團》、網易的《巔峰極速》、陌陌的《童線
游戲版號暫緩發放的情形。鈦媒體APP在新聞出版署官網看到,今2022-11-12
進入2020年的A股開市第一天,游戲版塊迎來開門紅。順網科技、掌趣科技觸及漲停,完美世界、世紀華通股價也紛紛上漲,甚至陷入保殼境地的*ST游久漲幅也超過5%。據了解,游戲板塊紛紛上漲源于云游戲概念的熱炒,此類情況2019年也發生多次,去年11月19日,受云游戲概念影響,A股19支游戲股在當天紛紛觸及漲停盡管游戲股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但在另一方面,大環境仍不足以樂觀。2019年游戲版號發放進入總量調控,《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得出,2019年全年共下發各類游戲版號1571款,這一數字在2017年為9384,即便是只有4個月下發版號的2018年,仍有2087款游戲獲批。
與游戲版號發放數量大幅跳水對應的是游戲企業的批量“死亡”。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注銷、吊銷的游戲公司數量為1122家,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8710家,僅在2019年,便有超過9000家游戲公司注銷、吊銷。
“今年公司因為遲遲拿不到版號,研發部門基本上都在做外包項目,之前上馬的幾個公司自有項目也都處于停滯狀態。”一家成立三年的創業游戲公司游戲策劃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實際上每個月版號下發后我都會去上網查詢,希望之前跟的項目過審,但每次換來的只有失望。”
2018年12月28日,暫停了九個月的游戲版號審批重新開放,但即便如此,在總量調下的游戲企業也未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游戲產業分析師張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各個廠商積壓的項目眾多,即便重啟版號發放,資源也多向頭部廠商集中,中小型廠商不得不轉型、出海,但成功的畢竟是少數,總量調控下游戲行業進入存量競爭。”
受版號調控影響的不止有小型公司,上市企業也“苦不堪言”。版號調控以來,天神娛樂、鼎龍文化等A股上市企業紛紛陷入旗下子公司商譽爆雷的境地,2019年,鼎龍文化等上市企業仍存在全年虧損的可能性。此類上市公司對于游戲業務疲軟的解釋也大體相同:“網絡游戲版號總量控制等監管政策持續執行,游戲市場保持了向頭部企業集中的格局,中小游戲企業依舊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客難度和成本持續上升。”
“天神娛樂此類通過資本力量快速并購多個優質或未來預期優質的中小型公司,從而搭建其游戲帝國,這樣的游戲企業并未形成較強的戰力,抵御風險能力較差。”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對此表示。
事實上,即便是大型廠商在總量調控下也為占到太多便宜,《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騰訊2019年共獲得游戲版號32款,而網易游戲則獲得了31款,在1571款版號中占比均約2%。其余頭部廠商巨人網絡、三七互娛與完美世界則分別獲得11款、7款和8款版號。
去年12月19日,中宣部出版局相關人士曾對媒體表示,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游戲數量基本滿足了企業正常發展需求。這一信號也被外界解讀為,2020年游戲行業仍將處于存量廝殺的狀態。
國內市場版號緊俏,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出海”成為了2019年游戲企業的關鍵詞,其中不乏頭部廠商。網易游戲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出海過程中網易游戲將持續探索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的拓展”;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也曾向媒體表示,希望未來騰訊游戲的用戶緯度是中國國內和海外各一半。
2019年,中國游戲在海外市場的收入增速已高于國內市場。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國內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895.1億元,同比增長15.3%;同期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15.9億美元,增長率21%。海外市場中,美、日、韓市場占比近七成,美國占比三成以上。
但在另一方面,出海卻面領著諸多難題。目前中國游戲企業出海的出口為東南亞、日韓及美國。
“東南亞市場與中國類似,通過買量策略能短時間內見到成效,也是中小型游戲廠商首選,但目前其市場競爭已屬于紅海,用戶的付費率與國內市場也存在較大差距。”張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日韓、美國的競爭門檻相對較高,但此類比較成熟的游戲市場,玩家對游戲質量的要求較高,大部分國產游戲的精品化程度不足以競爭,所以此類地區市場也大多被國內大廠占據。”
實際上,即便不選擇出海,國內游戲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有限。《2019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游戲總收入達2308.8億,同比增長僅為7.7%;游戲用戶數量達到6.4億人,增幅為2.5%。
出海競爭不易、國內大環境日趨見頂,轉型成為另一選擇。隨著5G、云游戲概念的興起,不少企業紛紛投向云游戲,云游戲也成為攪動國內游戲市場的一池春水。
去年6月,順網科技率先發布“順網云游”;去年8月騰訊也發布了“騰訊云·云游戲解決方案”;完美世界、迅游網絡也紛紛通過與華為等智能終端廠商合作,開始云游戲內容研發。
“國內玩家對云游戲不存在剛需。”張書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云游戲要達成的是讓大型網游、單機游戲不用下載在線直玩,